王辰光
笔名晨光,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,2000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,2009年毕业于周韶华艺术工作室精英班。2015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“齐鲁文化之星”荣誉称号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周韶华艺术馆馆长,中国写意画研究院画家,威海市油画研究院研究员。
建构新的视觉审美图式
——有感于江南民居系列作品探索
绘画其形态存在于视觉感知形象之中,而情态是主观的,是作者文化修养的综合表现。形态和情态是造型艺术中的两个层次,前者是现实生活中的造型,后者是前者的升华。情态造型是艺术家在自己主观意念驱使下,将点、线、面、色彩、动静、虚实和疏密等绘画要素,在它们相互关系的构成中,追求某种复杂关系下的合理组合,通过视觉形象刺激内心世界而产生的观念造型,它是意象的、综合的、个性的精神产物。
《君到姑苏里》
《古巷里的时光》
《宁静古镇》
“一手伸向传统,一手伸向生活”,是艺术创作的必由之路。“临摹、写生、创作”是画家创作成长过程的三步曲,三者相互联系,互相促进,互相制约,并形成螺旋状上升。
《梦访重楼》
《桥上的风景》
《门外秋园景不同》
画家到自然当中写生创作,是上述心理过程的具体实践,既是感知自然现实中的造型,又是对外界景物的再创造,是作者内在的心理感应。这时作品中的形象,是与自然中的形象拉开了一定距离的产物,这样才能在视觉形象上找到新的东西。在独特的视觉和表现手法下,产生的作品才会有别于人,有别于己,才会拨动观众的审美心弦。要想把上述的感受呈现于画面之上,前提是绘画基本语言的熟练掌握,理解传统绘画笔墨精髓的内涵,只有掌握这些语言并灵活运用于绘画实践,才会产生好的作品。
《徜徉石林间》
《素雅古镇》
《岁月记忆》
在徽州和江南民居系列作品创作中,每一部分的作品都是来自于写生的第一手资料,有些甚至是多次到实地体验采风,去感受那里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,获得感人的有效素材。从画面构成到色彩运用等一系列要素,都是源于自己的感官和内心感受。民居系列作品应归类于水墨山水,中国山水画的绘画语言十分丰富,表现的对象又十分复杂,这就必须要有扎实的绘画造型能力和画面构成的把控能力,包括艺术的取舍等都是构成作品的重要手段。如何使水墨民居作品生动而且赋予艺术美,对形态与情感的理解、把握、发挥至关重要,它是作者文化积累与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。作品能使更多的观众进入画面走入境界,想象并理解到更多的东西,能够传达更多画外的信息,是情态造型特征的关键所在。
《桃花源里》
《印象·周庄》
《烟花三月》
绘画创作的三大要素,即:造型与构成、色彩和精神内涵。构成画面首先是造型与画面构成,运用什么样的笔墨造型手法,怎样组织构成画面,都是为表达主题意境和精神内涵服务的。点、线、面的组合,笔法、墨法的运用等等都是画家内心主体意识的流露。画面黑、白、灰色块有节奏的安排处理,大面积墙面肌理处理,显现了古老建筑岁月沧桑的历史感,有的将成片的文字作为画面的构成部分,从而增添了画面的文化深度和内涵。水墨作品虽然是以墨为主,但是色彩也是构成现代性的重要因素,传统的山水除了青绿、金碧山水等具有主观色彩外,基本是固有色或花青和赭石两个基本色的浅降山水居多,这种设色程式长期以来一直固定运用,它的弊端是不能发挥视觉对象本身的感情抒发,主体形象间微妙色彩变化基本被忽视,所以色彩与境界之间、色彩与造型之间的联系尚不能巧妙地结合起来。因此,笔者在民居系列探索中,特意做了如何使固有色和概念色转向情感色彩的研究探索,有意识地运用了色彩构成原理,色彩构成的关键是色彩的穿插运用,通过色彩的穿插运用去辅助画面造型的丰富和完善,使画面意境得到进一步深化。在系列作品中运用群青、朱砂两种冷暖系列色调的对比,从而使画面产生了传统山水画完全不同的意境变化,这两种色彩的组合是在写生中的体验和总结,开拓了前人传统色彩使用的新方法,能够走出一条具有典型个性化的路子。
《老巷里的故事》
《古镇遗韵》
《桥·周庄》
《山村花季》
总之,对造型与构成、色彩与情感在绘画中的运用探索是一项新的课题。画面点、线、面的运用,黑白灰的处理,是构建画面的结构基础。色彩作为画面的重要绘画语言之一,不同的题材、不同的情感就要用不同的色彩组合,它是构成某种风格、情调的重要因素,是促使作品情绪转化的重要手段。这种以情賦彩的手法,可以加强作品的诗意化、情感化、意象化和现代化。
最新艺术新闻资讯:国画家-国画-艺术中心-水墨画-山水画-工笔画-花鸟画-人物画-文人画 » 写意江南——王辰光水墨民居系列作品欣赏